English

洋歌手纷纷到上海“淘金”

1999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杨传坤 我有话说

每当夜幕降临,虹桥开发区内有四名菲律宾男歌手背着吉它和萨克斯等乐器,结伴前往应约的歌舞厅劲歌狂舞几个小时。这就是如今许多支活跃在上海滩洋歌手、洋乐队的一幅缩影。

为丰富上海市民求新求异的休闲夜生活和满足在沪老外的恋家情结,一支又一支洋歌手、洋乐队欣然接踵而至,“闪亮登场”在这座著名东方不夜城,一显“声”“手”,带来了他们本国本土的文化风情。这些洋歌手、洋乐队主要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俄罗斯等国家,其数量达到了近20支,总人数约达200多人。其中又以菲律宾乐队为主的东南亚歌手、乐队占据了绝大多数,总量达到了7支,人数约近30人,他们大多是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殃及本国而导致失业的艺人,纷纷到中国上海来“淘金”的。他们皆以较低廉的演出价格,成了沪上众多娱乐场所的“常客”。例如一支叫作“夜猫”的印尼乐队,人数5人,年龄均在30岁以下,自今年初“组合”来沪,他们个个会唱,会跳、会弹……每演一场3个小时,收酬金500元人民币,近日他们在沪西的一家大酒店的大厅里演出,5个人忽而引吭高歌、忽而手舞足蹈、忽而自弹自唱……在这不知不觉中,将观众们的情绪煽到了极致,自始至终使现场演出气氛从一个高潮达到又一个高潮。正因为这般,“夜猫”的名声大噪,他们上哪家娱乐场所演出,哪儿就宾客满座,哪家的揽客生意自然就红火,故而被一些市民称之为“‘夜猫’来到,招财进宝”。另一支名为“海浪”的菲律宾音乐组,人数有3人,前不久来沪作“打工式”的商业演出,每晚活跃在沪的几家娱乐场所,他们除了演唱本国的歌曲外,还会唱中国江南一带的民歌,尽管吐字生硬,唱腔跑调,但瞧着他们正儿八经、摇头晃脑的模样,别有一番情趣,也足令观众忍俊不禁而乐在其中。他们每场的演出报酬为450元人民币,属于要价不高的洋艺人。而来自美国、加拿大等国的洋乐队,标出的身价似乎要比前者要高出许多,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支“蜜蜂”演唱队,于去年下半年来沪,总共有6人,若请他们上台演出,东道主如果没有每小时2000元人民币的酬金,是请不动他们的;同时一起来的加拿大渥太华的一支“枫叶”音乐团,共有7人,每每赴某场演出之前,东道主得先预付3000元人民币作为定金,待演出后,再以每人每小时400元的酬金结帐,而每演一场,至少要3小时。这样昂贵的演出费,自然只有那些星级酒店才能请得起,当然,也只有住得起星级酒店的白领阶层才消费得起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演出生意就显得比较清淡了。来自俄罗斯的一支“白桦林”乐队,三男四女,上个月光临申城,活跃在沪中地区一带,他们将自己定位在“中档”,即演出的目光瞄准在准星级宾馆、场所,每次演出报酬为600元人民币上下,演出内容既有歌曲、舞蹈,又有哑剧、杂耍等,他们认真敬业,其中尤以演唱50年代的苏联歌曲而倍受市民的欢迎。因此,他们每到一处演出,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”等一系列前苏联歌曲便成了压台节目,而且常常是欲罢不能。其演出任务可以说是应接不暇。

各国艺人活跃在申城的各个娱乐场所,已给了上海本地的歌手、乐队非同小可的危机感及竞争压力,他们不愿拱手相让本来就占据的市场领地,眼下纷纷调整演出战略:在增加演出节目数量、丰富节目内容的前提下,降低演出报酬,并伸长“触角”,每时每刻主动寻觅演出单位,竭尽全力勇于和洋歌手、洋乐队“分庭抗礼”唱对台戏,以比试高低,一决雌雄。

据上海娱乐业人士分析预测:随着来沪外国人的日益增多,上海市民生活的日趋多元化,日后将会有更多的洋乐队前来“助兴”“添乐”,不言而喻,其不同肤色的艺人竞争演艺圈的好戏势必将会越来越精彩纷呈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